程小山 | 95后下坠的方式
艺术家 程小山
程小山
1997出生于福建宁德
独立摄影师
个人官网
chengxiaoshan.arthub.cn
《Picture5》 2018
个体化限定的拷问
文/Arthub-大成
海德格尔在上世纪30年代预言“世界图像时代”的到来,所谓“现代之本质就是世界被把握为图像。”随着摄影技术的产生,图像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促使所有个人、机构都争先恐后地去运用这一技术。于是乎,政治宣传图像,商业营销图像,个人私密图像,随处可见,随时生产,无疑,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里。
《Picture2-1》 2018
但摄影能成为一门艺术的表现手段,绝不仅仅因为它能快速地制造图像,照片无论其多么逼真,也不能等同于现实本身,更重要的是,摄影艺术家的作品依然能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第二自然,而在程小山的作品中,我窥见到了这一点。
《Picture1-4》 2018
程小山是一位颇具实验精神的艺术家,纵观他近几年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多种不同的风格面貌。《下坠的方式》系列作者将关注点放在对人性的探索上,在画面中人的面目、身形都被作者刻意的模糊化,一如法国存在主义雕塑家贾科梅蒂那细长的几近要消失在空间中的雕塑人体,这显然是一种哲学化的图像。《北岛》系列记录了月色掩映下处在自然环境中的几位女性的身影,作者将人物和环境中的各类植物的呼应处理的非常的巧妙,具有暧昧的同性恋情的指向,透露出一种含蓄而细腻的情感意味。《无能的力量-影响碎片》系列的色调被处理成沉重的灰黑色,让人自然的联想到尘埃或废墟的样子,作者似乎是试图使观者进入宇宙空间。《空间序号》系列则通过将画面简化、平面化的手法致力于探讨摄影作品中的空间安排的可能性,《大于号》系列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庞杂,既有极端个人化的个体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等等。
《Picture3》 2017
《Picture1》 2017
《Picture6》 2017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流露出某种“荒诞性”的特点。通过数码技术的便利,各类图像可以自由地拼合、裁剪,比如作品《01- (4)》,作者将地面设置为一片沉稳的平面化的蓝色,背景是黑白照片,内容是某个古建筑内部的一个拐角,画面右侧有一位表情严肃的少女,两只手被处理成平面,像剪纸一样,少女身前还有半个人形剪影,被处理成鲜艳的红色,无疑它是画面中最刺眼的部分。一架立式电风扇被安排在了右下侧,从而稳定了画面的的中心。还有一类,如《> (20)》,将人物刻意的缩小并置于网格状的平面背景中,画面透露出一种疏离感。
《 >(8)》 2017
其次,某些作品也体现出一种“绘画性”的特点,比如《picture5》中的作品中的色调让我联想到水彩颜料在纸上漫延的状态,《>(4)》中的背景则像是一片刷了油画底料的平面,或者也可能是一面墙,总之,这一平面的背景上的质料感非常的明显,而画面中心的云和树的场景则像是在墙上开了个口子,《picture6》中的一片水面与天际相连,静谧祥和,整体的暗色调显得幽深,使凝视它的观众进入冥想的状态,具有形而上绘画的精神。
《 >(4)》 2017
《Picture6》 2018
还有一类似乎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如《> (9)》中几张家庭生活照与一位孩子大头照的组合,我认为这应该是作者童年记忆的指涉。
《 >(9)》 2018
据作者自述,他的作品常常凝结了某些哲学思考,涉及关于人的本质的存在等问题,并且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也中常常会跟随潜意识的指引,使自己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因此,作者不爱用一些鲜明直接的语句去命名他的作品,而是用一些字母、数字、符号等来命名,显然,作者不想用语词去直接替代图像,从而避免使作品的意义庸俗化、浅显化。试想,在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同样也是意义泛滥的时代,大众文化注重的是图像直接的,通俗的传播功用,这显然是功利性的,而程小山的作品秉持一种精英的反思立场,使图像重返人性的光辉,避免了图像的功利化。
《01-(8)》 2018
《01-(1)》 2018
Arthub:你的作品的名字经常以字母,数字或符号等表示,如picture、> (5)等,简练的让人摸不着头脑,是否想通过这种手法来暗示作品语义的无限性呢?
程小山:首先是由于我个人比较习惯于采用日期和序号作为命名给图像定义一种性质与标记。其次是在我的创作过程中偶尔会处在被潜意识与非理性所影响的状态;特别是在一个新的系列作品创作之初,这样的感受会尤为强烈,序号则在此处成为作品的一种非递进式的、非线性的联结。因此你或许可以看到在我的作品中具有非叙事性但却带有着某些因果状态,位于后置序号的图像将有可能成为前方图像的结果或给予一种新生状态,是观念的渐强,我用这样的序号作为图像的注脚。至于语义的无限性,我个人认为这是优秀的作品所必然会存在的。我的一位师长曾与我探讨到这样的问题,他将艺术品称作是一种凝固与结痂,这是作品所存在的可解读性。但是在这背后将存在着一种流动性,一种不断延伸的绝对客观所产生的无限性,因此对于这一个问题我不敢断言,且还要将话语权交付与读者。
《Picture3-2》 2018
《Picture2》 2018
Arthub:可否跟我们谈下你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系列的作品?比如创作的思路,灵感来源等。
程小山:我个人认为作为作者本人而言,我不大好来谈论或比较每一个时期的作品。在我看来我的每一幅作品中都在充斥着我的个人观点、感受以及情愫,强烈的主观意志在支撑着画面,即是一种我思,以及这种我思所蔓延开的碎片。不过因为我们在谈论这一问题,因此就当前而言,剥离主观因素就作品本身而言,我个人认为目前正在创作的一系列是我个人较为满意的,我将其命名为《下坠的方式》。
一方面是由于当下正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一种亢奋状态,另一方面则是这新的一系列创作使我变得更为开阔,更指向我的内里。这一系列的作品是我个人对于叔本华、海德格尔以及萨特等几位哲学家思想的综合反思,也是在这基础之上的个人探究。我认为人的在场,人的本质存在,或许会是剥离开实体的存在。我在画面中将人的皮肤、肉与骨进行拆分和剥离,留下某种可能更为接近本源的东西,这种东西出现在这一剥离状态的千分之一毫秒中,迸发出人所存在的本能力量,以及我对其随之出现的前意识、潜意识状态。萨特将人称作是一个“遥远的存在”,这种遥远的存在我认为也是这样的一种抽离自身,再回归到自身的直观,在这样的直观中,“我”便成为一个符号,消除了政治性以及多重身份含义上的具体指向性。
《01-(3)》 2018
Arthub:你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面貌很多样,我能感受到你应该是一位具有实验精神的艺术家,是否能跟我们分享下在艺术实验方面的心得呢?
程小山:我有许多的创作是自发的,也是因此我的作品会呈现出一种总是处于变动中的状态。手在直接地告诉我应该要怎样做,这或许是某种由于年少而保有的敏锐度。我认为作为一位创作者,敏锐度是必须要存在的,否则便沦入了一种无边的空洞与掩盖在那之上的矫揉造作。我想说的是,保持饥饿感,保持愚蠢。
Arthub:处在当下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对于摄影艺术不知你是怎么看的,是否对摄影寄于某种期待呢?
程小山:摄影这一媒介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也即是其固有的写实性,不过也正因此摄影自诞生之初至此便一直是有其侵略性的,也有着挑战。自不用说那些处于摄影历史之中的每一位摄影家,他们都各自有其突破与战斗。时至今日,我认为摄影所需要的仍然是打破,像过去的每一位摄影家一般打破过去。处在当代,摄影应有其义务,这也是我正在做的,将要做的。
《01-(5)》 2018
《 01-(4)》 2018
Arthub:很想知道你是怎样决定选择摄影作为艺术创作的形式的?
程小山:在尝试创作之初,选择摄影作为手段即是因为方才上一个问题所讨论过的有关于摄影的侵略性与战斗性,诸如存在于具象图像之中的政治意味的争夺,人体在摄影中所不可避免的指向性等;这种对于摄影语言的强制定义来自于摄影的固有特征,但这种特征也将增强摄影这一媒介的实验性可能。不过事实上我现在所做的更像是一种综合的数码图像处理,已经脱离了狭义上的摄影范畴,在创作的前期动作中可能还会有行为的穿插,以及绘画的动作,摄影在其间仅仅作为系列表现行为的一个环节,一个质料。
《01-(2)》 2018
《01-(7)》 2018
其他作品欣赏
《Picture1》 2018
《Picture7》 2018
《2 (22)》
《4338 》
《∞(2)》
《 >(20) 》 2017
责编:苏薇
编辑:Eunice
往期回顾:
曾军艺 | 叠彩化境
雷丁狄 | 不自美的水墨实验
陈亚云 | 我的灵魂,总在自觉产生画面
陈俊 | 不是印象派,不是草间弥生,他的“点”你get到了吗?
曾和平|色影无相,中得心源